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關於傷痕文學

就我的理解,對岸中國的說故事的類型,強項就是在"傷痕文學"這個分類,連我也覺得其中有不少故事是很有fu的(小時候看了"活著"這部電影,真的很有感覺),對岸中國經歷了民初時代、軍閥時代、國共戰爭時代、文化大革命時代、六四天安門事件,一拖拉庫的"傷痕文學"類的故事可以拍成電影甚至寫成歌詞。
也因此,對岸中國的漢語流行音樂單曲,只要把"傷痕文學"類型的"故事",寫成歌詞,就"有機會"成為佳作了(只是有機會而已),最經典的就是崔健的"最後一槍"(印象中原本只是描述中越戰爭)。
"最後一槍"是1987年發行的單曲,要將近三十年了,好像都"還沒有"任何對岸中國製的新單曲,可以等於甚至超越這首歌。
臺灣在地的政治、社會環境,許多政治、社會、人文事件,跟對岸中國相比之下,就弱掉了,再加上台灣土生土長土工作的導演,就真的是拍不出那種大時代的fu來。(不過偶而有早期某幾部黑社會電影,偶有佳作就是了)
不過還好的是,至少臺灣在現代都市社會流行音樂(漢語/國語+閩南語)這一個區塊,在整個漢語華人圈,確實是領先的。

另外有趣的是,臺灣的陳昇創作一首單曲:one night in 北京,然後我嘗試尋找對岸中國的創作者他們自己創作的有關以北京為題材的單曲(以"檯面上"發表的單曲為準)來試聽,結果就是以我個人的聽覺審美觀,對岸中國創作的單曲,"沒有"任何一首單曲"整體的fu",可以贏過"one night in 北京"。

http://zh.wikipedia.org/zh-tw/伤痕文学

一開始都先是推薦和特色單曲簡介篇幅,之後會開始出現負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推薦有內容有新梗有新想法的純中國製單曲資訊給本網誌作者。